我国体育场馆行业潜力还未开发完全规模可进一步扩大体育场馆是进行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身体锻炼的专业性 场所。它是为了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大众体育消费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各类运动场所的总称。
体育场馆主要包括对社会公众开放并提供各类服务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体育教学训练所需的田径棚、风雨操场、运动场及其他各类室内外场地、群众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活动所需的体育俱乐部、健身房、体操房和其他简易的健身娱乐场地等。主要分为在室外进行比赛训练的体育场和在室内进行比赛训练的体育馆。
发展体育产业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且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其完善程度对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我国体育场馆的财政支出金额稳步提升,从2010年的67.96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36.97亿元,年复合增长19.15%。与此同时,我国体育设施快速增长,2013年与2003年相比,全国体育场地总数量和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接近翻番,全国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约50%。2015年我国体育场馆数量在188万个左右,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53亿平方米。
随着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由政府型、公益型逐渐向经营型、产业型转变,体育场馆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场馆运营收入模式也日渐丰富,这些因素都将推动体育场馆运营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作为主体产业的体育服务业占比仅为20%左右,我国体育产业呈现明显的结构失衡和本末倒置的现象。 未来随着体育产业政策逐渐放开,市场化程度提升,体育产业结构将逐步趋于合理, 2020年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的比例有望提升至40%,按照体育产业2020年3万亿的政策目标,2020年体育服务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体育场馆也越来越多的承担了除体育运动外的其他功能,作为一个地区标志性的场所空间,体育场馆天然的能够承接许多演艺、娱乐、展览、旅游等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也逐渐构成了体育场馆的重要经营业务,极大的提高了体育场馆的使用 率,提升其经济价值。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商贸、康体休闲、文化演艺等多元业态,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这将成为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2012-2016年我国体育行业产值和增加值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94%和19.87%,增长十分迅速。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引导下,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能顺利实现突破3万亿的目标。
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对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不同论述:2014年提出“发展全民健身爱游戏官网、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2015年提出“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2016年提出“支持发展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2017年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 ”;2018年明确了体育产业与“智能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方向,确立推进体育改革,支持社会力量提供体育服务。
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无法脱离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逐渐探索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不过由于受制于宏观经济环境,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潜力,未能充分挖掘与释放出来。
2018年初全国体育产业大会,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坚持八以方略、主抓六大产业链、突破五个发展瓶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